粉體泊松比和剪切模量的測定方法,原理及應用
發布時間: 2025-03-27 15:24:20 點擊: 279
粉體泊松比和剪切模量的測定方法,原理及應用
粉體材料的泊松比和剪切模量是描述其力學行為的關鍵參數,廣泛應用于工程設計和材料科學中。以下是它們的測定方法、原理及應用
泊松比(ν)是材料在軸向應力下橫向應變與縱向應變的比值(ν = -ε 橫向 /ε 縱向)
通過對粉體試樣施加軸向壓力,測量軸向應變(ε 縱向)和橫向應變(ε 橫向),計算泊松比
應用說明:
巖土工程:評估土壤 / 巖石的穩定性和變形特性。
粉體加工:優化顆粒堆積、壓實工藝(如陶瓷燒結)。
航空航天:分析粉末燃料或涂層材料的力學響應。
剪切模量(G)是材料抵抗剪切變形的能力,定義為剪切應力與剪切應變的比值(G = τ/γ)
對粉體圓柱試樣施加扭矩,測量扭轉角與扭矩的關系,計算剪切模量(G = (2TL)/(πr?θ))
應用說明:
土木工程:評估地基承載力和邊坡穩定性。
制藥與食品:優化片劑壓片、顆粒流動性控制。
納米技術:研究納米顆粒團聚體的力學行為
粉體特性影響:顆粒大小、形狀、濕度、孔隙率等會顯著影響測試結果。
邊界效應:試樣與容器壁的摩擦可能導致應力分布不均。
剪切測試
預剪:施加小剪切力消除間隙,穩定后歸零。
剪切速率:低速加載(如 0.01 mm/s),記錄剪切應力 - 位移曲線(τ-δ 曲線)。
終止條件:曲線達到峰值后趨于穩定或位移達 5 mm 以上。
上一頁:四探針測試儀常見問題解答
下一頁:粉體碰撞恢復系數測定方法及在氣力輸送系統的應用